个老苞谷才往前走,苞谷地又深又茂密,人在里头都发现不了,她们找四婆这片地,费了点力气。
她们到时,四婆割苞谷杆子,虎妮一手拽着杆一手咔嚓掰下苞谷,往旁边筐里一扔。
现在的苞谷都已经老了,玉米粒硬邦邦的,那种嫩苞谷得还没太熟,苞谷叶绿油油的时候,那掰下的苞谷嫩的,就水煮都特别甜。
这种老苞谷,都是剥下来晒干磨苞谷面的,到时候烙苞谷馍馍,搅苞谷糊糊。
四婆埋怨两人,“你们咋把娃也给带来了呢?”
“我想来给你们帮忙阿,”蔓蔓反问四婆,“婆你咋让小草姐姐也来了呢?”
四婆没话说了,小草见蔓蔓和二妞子几个来急了,在那拽着虎妮的衣角说:“娘,你给再砍几根甜杆。”
虎妮让她别急,撩开一群苞谷杆,找了几根没穗没长玉米的,这种就是甜杆,多汁又甜。
小草蹦着去跟蔓蔓碰头,把甜杆分给他们,二妞子问:“这是啥?”
“甜杆,”小草说话已经没那么畏缩了,声音还有点小,她撕下甜杆的皮,里头是青的,一点不糠,她咬下一小截,一声碎响,嚼开有汁水蹦出来。
虎子在她没剥皮前就咬了,连皮带肉进嘴里,涩得他吐出渣子,呸呸呸了好几声。
二妞子瞅他,说了句瓜娃子,自己学着小草那样生疏地掰开皮,咬了一口,反复地嚼,她眼睛亮晶晶的,“甜的。”
瞧她们都吃上了,蔓蔓拿着甜杆压根撕不下来皮,急得她喊,“等等我,等等我,皮粘住了,剥不开。”
二妞子和小草一起给她剥,她才咬到一口,吮着里头的那点甜味,把渣子也给咽下去了,然后才呸呸吐出来。
几个大人掰苞谷,虎妮和姜青禾一掰一个不吱声,宋大花把她在关中那点子事都捣腾出来说,说到关键处还手舞足蹈,把几人听的目瞪口呆,又一阵大笑。
其间还掺杂着高低起伏的呸呸声,一群小崽子找了片日头照不到的地方。排排坐,一人身边都堆着好些长短适中的甜杆,在那里嚼阿嚼,再一起呸呸呸吐出渣子来。
午后的日头渐渐西斜,风从山野掠过苞谷地,树叶摩擦沙沙。
等几人把这片地苞谷收完再去看这几个娃,小草倒在地上,蔓蔓缩成一团,二妞子和虎子互相挨着,全都睡着了,嘴里还吧唧吧唧个不停。
“俺家这两个猪崽子,吃了睡,睡了吃,”宋大花压低声音说。
四婆很会溺爱娃,“别给吵醒了,娃想睡就让他们睡。”
“反正也指望不上他们能干啥活,”虎妮心直口快,她还怕苞谷被嚯嚯了。
最后一筐筐苞谷搬上大轱辘车,收好的苞谷杆子铺在上面,虎妮劲大,一手抱一个娃,途中虎子醒了,趴在苞谷叶上又睡了过去。
路过掰苞谷的一伙人还笑着问,“从哪收的这么多伢伢子。”
“地里结的,”虎妮说。
笑声顿时响彻在这片苞谷地。
到家后才被叫醒,一个个盘腿坐在苞谷叶上,眼皮还不时往下垂。
宋大花上去拉虎子和二妞子的手,“你们两个做哥姐的,咋好意思的,赶紧下来,等会儿吃饭都不赶趟了,喝西北风去吧。”
“吃,吃啥,”蔓蔓立刻爬起来,也不犯困了,顺带抹把嘴边的口水。
“吃你行不?”宋大花逗她。
蔓蔓被姜青禾抱下来时,伸出手拍了拍宋大花的肩膀,一脸严肃,“姨,你去看看吧,咋能吃小孩呢。”
这语气让宋大花笑得直抽抽,拿自家碗的时候手都在抖。
昨天换粮相当于另一次大丰收,土长收了每家一斤的麦子,她又出了一袋豆子,磨成面粉,叫十来个人揉面,做浆水面吃。
浆水在这地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,找个缸,舀点麦面或玉米面,要不就是豆面、杂面,倒进锅里滚水中搅和开。
一定得加菜,春天用苜蓿、山野菜,夏天嘛芹菜、豆芽,到了秋就会放煮沸后的萝卜,冬天则是大白菜,都得煮熟才能放缸里。
一缸浆水要能发酵,得投浆水引子,也就是酵子,发到微酸不起白花,那才算成。
夏天几乎家家都会发一缸浆水,或是老浆水投新菜,豆面混麦面和成二合面条,吃起来十分开胃。
姜青禾一路寒暄过来,拿着碗到的时候,架在炉子上的几个大锅正在呛浆水,酸味弥漫。
油热下野葱花,浆水倒下去滋啦滋啦地响,虎妮嗅着这股味说:“地道,浆水就得呛一遍,吃着才不涩口。”
她还非得挤进去看看人家做的啥面,看到是一截截短面后退了出来,“今儿吃寸寸子面,挺好,不孬。”
寸寸子面就是很短的面,浆水面一般会用这种面,要不就是长面。
自家吃的时候,会把面做的稍微粗点。可要是人多的话,她们就会把面擀得极薄,切的细细,过滚水一趟捞出。
浇上浆水,一点辣子,几片腌萝卜
18PO耽美